|       為促進硬質(zhì)合金行業(yè)中小企業(yè)技術骨干理論水平提高和技術交流,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(yè)粉末冶金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監(jiān)督檢驗中心和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分析測試公共中心聯(lián)合舉辦的2012年全國硬質(zhì)合金技術骨干培訓與交流會于2012年7月6-9日在湖南長沙舉辦。本次會議特別邀請硬質(zhì)合金知名專家陳楚軒教授作技術講座與培訓(講座題目:混合料制備工序的質(zhì)量控制原理、鎢鈷混合料質(zhì)量的鑒定和鎢鈷硬質(zhì)合金性能的評述、壓制工序的質(zhì)量控制原理、  脫蠟(膠)與燒結(jié)工序的質(zhì)量控制),培訓具體內(nèi)容見附表。   
  培訓時間:2012年7月6-9日,報到時間:2012年7月5日     培訓地址:長沙市岳麓區(qū)左家垅王家灣東麟閣大酒店(乘車路線:106路、305路、913路、905路、17路)  報名方式:(傳真、電子郵件、來信均可)  報名截止時間:2012年6月25日  培訓費用:2000元/人,食宿自理,會務組統(tǒng)一安排。  聯(lián)系人:黃志鋒老師(13974886018)   褚勝林老師(13755005492)  傳真:0731-88876254    E-mail:huang_zhifeng@126.com   chu_shenglin@126.com     
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(yè)粉末冶金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監(jiān)督檢驗中心 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公共分析測試中心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2年6月12日 
 
| 
 回執(zhí)單  |  
| 
 姓名  | 
    | 
 性別  | 
    | 
 人數(shù)  | 
    |  
| 
 單位  | 
    |  
| 
 電子郵件  | 
    |  
| 
 辦公電話  | 
    | 
 手機  | 
    |  
| 
 抵達時間  | 
    | 
 離開時間  | 
    | 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  
  
請您在6月25日前將本回執(zhí)發(fā)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(yè)粉末冶金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監(jiān)督檢驗中心,非常感謝。 
聯(lián)系方式: 
黃志鋒 郵箱:huang_zhifeng@126.com    電話:13974886018   傳真:0731-88876254 
  
附表:2012年7月6-9日陳楚軒教授(硬質(zhì)合金專家) 
授課目錄 
 
| 
 第一題  混合料制備工序的質(zhì)量控制原理  |  
| 
 第一節(jié)  配料工序的質(zhì)量控制  |  
| 
    | 
 一.混合料制備用主要原輔材料技術條件及其評述  |  
| 
 二。添加劑的種類和作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|  
| 
 三。配料原則  |  
| 
 四。硬質(zhì)合金的分類、成份和配料  |  
| 
    | 
 ㈠硬質(zhì)合金按使用范圍分類  |  
| 
    | 
 ⒈切削工具類  |  
| 
 ⒉礦用工具類  |  
| 
 ⒊耐磨零件、工具類  |  
| 
 ㈡硬質(zhì)合金的成份配比  |  
| 
    | 
 ⒈YG硬質(zhì)合金   |  
| 
 ⒉YT硬質(zhì)合金  |  
| 
 ㈢國內(nèi)通用牌號的配料  |  
| 
 ㈣國外部份切削牌號的大致成份  |  
| 
 第二節(jié)  濕磨工序的質(zhì)量控制  |  
| 
    | 
 一.濕磨過程中WC粒度的變化  |  
| 
    | 
 ㈠、濕磨初期(短時間球磨)   |  
| 
 ㈡、長時間球磨  |  
| 
 ㈢、超長時間球磨  |  
| 
 ㈣.濕磨過程中鈷粉粒度的變化  |  
| 
 ㈤獲得均勻合金的要素  |  
| 
    | 
 ⒈WC原始粒度  |  
| 
 ⒉濕磨時間和濕磨工藝  |  
| 
 ⒊各種中間返回料的重磨  |  
| 
 二。濕磨過程中混合料氧含量的變化  |  
| 
 三。影響濕磨效率和混合料質(zhì)量的因素  |  
| 
 四。濕磨時間的確定  |  
| 
 五。常用牌號濕磨工藝參數(shù)的確定  |  
| 
 第三節(jié)  混合料干燥與制粒工序的質(zhì)量控制  |  
| 
    | 
 一。“橡膠工藝”混合料的干燥與混合料摻膠、干燥、擦篩和制粒  |  
| 
 二。噴霧干燥  |  
| 
 三、雙園錐器真空干燥  |  
| 
 四.大鍋真空干燥和園筒制粒  |  
| 
 五.Z型混合干燥器真空干燥  |  
| 
 六;旌狭细稍锱c氧含量  |  
| 
    |   
  
  
  
  
 
| 
 第二題  鎢鈷混合料質(zhì)量的鑒定和鎢鈷硬質(zhì)合金性能的評述  |  
| 
 第一節(jié)  混合料的工藝性能及其評述  |  
| 
    | 
 一.混合料的粒度與粒度組成  |  
| 
 二.流動性  |  
| 
 三.混合料的松裝密度  |  
| 
 四.裝料穩(wěn)定性  |  
| 
 五.燒結(jié)重量損失系數(shù)  |  
| 
 第二節(jié)  混合料的化學成份及其評述  |  
| 
    | 
 一.混合料的化學成份  |  
| 
 二.混合料氧含量  |  
| 
 三.混合料總碳  |  
| 
 第三節(jié)  硬質(zhì)合金的物理機械性能、影響因素及其評述  |  
| 
    | 
 一.硬質(zhì)合金的密度、影響因素及其評述  |  
| 
    | 
    | 
 ㈠  | 
 密度與成分的關系  |  
| 
 ㈡  | 
 密度與孔隙的關系  |  
| 
 ㈢  | 
 密度與碳含量的關系  |  
| 
 二.硬質(zhì)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、影響因素及其評述  |  
| 
    | 
 ㈠  | 
 鈷含量對硬質(zhì)合金硬度、耐磨性的影響  |  
| 
 ㈡  | 
 WC晶粒度對硬質(zhì)合金硬度、耐磨性的影響  |  
| 
 ㈢  | 
 碳含量對合金硬度的影響  |  
| 
 ㈣  | 
 溫度對硬質(zhì)合金硬度的影響  |  
| 
 ㈤  | 
 磨損分類  |  
| 
    | 
 ⒈機械磨損  |  
| 
 ⒉粘結(jié)磨損  |  
| 
 ⒊擴散磨損  |  
| 
 ⒋熱量磨損  |  
| 
 ⒌化學磨損  |  
| 
 三.硬質(zhì)合金的抗彎強度、影響因素及其評述  |  
| 
    | 
 ㈠  | 
 抗彎強度與鈷含量的關系  |  
| 
 ㈡  | 
 抗彎強度與WC晶粒度的關系  |  
| 
    | 
 ⒈抗彎強度與WC晶粒度的關系  |  
| 
 ⒉均勻結(jié)構的合金具有較高的抗彎強度  |  
| 
 ⒊超細合金能同時獲得較高的抗彎強度和硬度  |  
| 
 ⒋WC晶粒的大小對合金高溫強度的影響  |  
| 
 ⒌合金的抗彎強度與粘結(jié)相的平均自由程λ有關  |  
| 
 ㈢  | 
 碳含量對合金抗彎強度的影響  |  
| 
 ㈣  | 
 添加劑對抗彎強度的影響  |  
| 
 四.硬質(zhì)合金中的缺陷對抗彎強度的影響  |  
| 
    | 
 ㈠  | 
 .合金的斷裂形式  |  
| 
 ㈡  | 
 合金中的斷裂源  |  
| 
 ㈢  | 
 粗大WC及其聚集體  |  
| 
 五.硬質(zhì)合金的矯頑磁力(Hc)、影響因素及其評述  |  
| 
    | 
 ㈠  | 
 磁滯回線  |  
| 
 ㈡  | 
 硬質(zhì)合金的矯頑磁力  |  
| 
 ㈢  | 
 影響鎢鈷硬質(zhì)合金矯頑磁力的因素  |  
| 
    | 
 ⒈合金鈷含量對矯頑磁力的影響  |  
| 
 ⒉合金晶粒度對矯頑磁力的影響  |  
| 
 ⒊合金總碳對矯頑磁力的影響  |  
| 
 ⒋添加劑對矯頑磁力的影響  |  
| 
 ⒌雜質(zhì)元素對矯頑磁力的影響  |  
| 
 六.硬質(zhì)合金的相對磁飽和、影響因素及其評述  |  
| 
    | 
 ㈠  | 
 WC-Co硬質(zhì)合金的磁化曲線(M-H曲線)  |  
| 
 ㈡  | 
 WC-Co硬質(zhì)合金的相對磁飽和(相對飽和磁化強度)  |  
| 
 ㈢  | 
 相對磁飽和值與WC-Co硬質(zhì)合金性能的關系  |  
| 
 ㈣  | 
 影響硬質(zhì)合金相對磁飽和值的因素  |  
| 
 ㈤  | 
 用相對磁飽和值能精確地度量WC-Co硬質(zhì)合金中的含碳量  |  
| 
 七.非常規(guī)檢測性能  |  
| 
    | 
 ㈠  | 
 線膨脹系數(shù)(α)  |  
| 
 ㈡  | 
 導熱率  |  
| 
 ㈢  | 
 彈性模數(shù)(楊氏模數(shù))  |  
| 
 ㈣  | 
 抗壓強度  |  
| 
 ㈤  | 
 沖擊韌性(αk)  |  
| 
 ㈥  | 
 斷裂韌性(通指Kic)  |  
| 
 ㈦  | 
 抗蠕變斷裂強度  |  
| 
 第四節(jié)  鎢鈷硬質(zhì)合金金相組織、影響因素及其評述  |  
| 
    | 
 一.孔隙度  |  
| 
    | 
 ㈠  | 
 孔隙度的測定  |  
| 
 ㈡  | 
 引起孔隙的大致原因  |  
| 
    | 
 ⒈ 引起A級孔隙的大致原因  |  
| 
 ⒉ 引起B級孔隙的大致原因  |  
| 
 二.非化合碳(游離碳)和η相  |  
| 
    | 
 ㈠  | 
 非化合碳(游離碳)和η相的測定  |  
| 
 ㈡  | 
 產(chǎn)生游離碳的主要原因  |  
| 
 ㈢  | 
 產(chǎn)生η相的主要原因  |  
| 
 三.WC平均晶粒度及其組成和鈷層厚度  |  
| 
    | 
 ㈠  | 
 WC平均晶粒度及其組成和鈷層厚度的測定  |  
| 
 ㈡  | 
 影響合金WC晶粒長大的因素  |  
| 
    | 
 ⒈混合料中WC的粒度及其分布  |  
| 
 ⒉燒結(jié)溫度  |  
| 
 ⒊燒結(jié)時間  |  
| 
 ⒋ 混合料中含碳量  |  
| 
 ⒌混合料中鈷含量  |  
| 
 ⒍抑制劑  |  
| 
 ㈢  | 
 WC晶粒度對硬質(zhì)合金性能的影響  |  
| 
 第五節(jié)  斷面檢查  |  
| 
 第六節(jié)  使用性能檢查  | 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  
  
 
| 
 第三題   壓制工序的質(zhì)量控制原理  |  
| 
 第一節(jié)  概述  |  
| 
 第二節(jié)  對混合料質(zhì)量的要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|  
| 
 第三節(jié)  壓力機  |  
| 
 第四節(jié)  壓模  |  
| 
 第五節(jié)  壓制工藝  |  
| 
    | 
 一、壓力機的選擇  |  
| 
 二、壓制過程中力的分析  |  
| 
 三、壓制曲線  |  
| 
 四、壓制壓力衰減(壓制過程中的壓力損失)  |  
| 
 五、壓塊密度分布  |  
| 
 六、收縮系數(shù)  |  
| 
 七、彈性后效  |  
| 
 八、壓制工藝參數(shù)與壓制品高度和單重的確定  |  
| 
 第六節(jié)  影響壓制品質(zhì)量的各種因素  |  
| 
    | 
 一、 原料特性和混合料質(zhì)量對壓制品質(zhì)量的影響  |  
| 
 二、壓力機性能對壓制品質(zhì)量的影響  |  
| 
 三、壓模對壓制品質(zhì)量的影響  |  
| 
 第七節(jié)  壓制廢品及其產(chǎn)生原因  |  
| 
    | 
 一、分層  |  
| 
 二、裂紋  |  
| 
 三、未壓好  |  
 | 
 | 
 |   
  
  
  
  
第四題    脫蠟(膠)與燒結(jié)工序的質(zhì)量控制 
 
| 
 第一節(jié)  在氫氣中脫蠟、預燒  |  
| 
    | 
 一、脫蠟  |  
| 
 二、脫蠟、預燒過程中的脫碳和氧化物被還原  |  
| 
 三、預燒過程使壓塊強度增加  |  
| 
 第二節(jié)  真空中脫蠟、預燒  |  
| 
    | 
 一、真空脫蠟工藝  |  
| 
    | 
 1.脫蠟溫度與升溫速度  |  
| 
 2.真空度  |  
| 
 3.脫蠟時間  |  
| 
 4.脫蠟工藝  |  
| 
 二、真空脫蠟、預燒時脫氧、脫碳同時發(fā)生  |  
| 
 三、采用H2和真空脫蠟、預燒相結(jié)合,可減少制品碳損失  |  
| 
 四、預燒后制品在空氣中的氧化  |   
  
 
| 
 第三節(jié)  燒結(jié)過程的基本理論  |  
| 
    | 
 一、液相燒結(jié)的三個基本條件  |  
| 
    | 
 ⒈ 液相對固相表面濕潤性好  |  
| 
 ⒉ 固相在液相中有一定(又不是太大)的溶解度  |  
| 
 ⒊ 在燒結(jié)溫度下,始終保持有一定的液相數(shù)量  |  
| 
 二、致密化過程  |  
| 
    | 
 ⒈ 液相出現(xiàn)前的收縮  |  
| 
    | 
 ⑴擴散與自擴散  |  
| 
 ⑵塑性流動  |  
| 
 ⒉ 液相出現(xiàn)后的收縮  |  
| 
    | 
 ⑴顆粒重排  |  
| 
 ⑵WC溶解—析出使二個WC之間的距離縮短  |  
| 
 ⑶WC形成骨架使相鄰WC更加靠攏  |  
| 
 ⒊ 影響合金致密化的因素  |  
| 
    | 
 ⑴升溫速度、燒結(jié)溫度、保溫時間  |  
| 
    | 
    | 
 ⑵混合料的碳含量  |  
| 
 ⑶WC的粒度、磨碎程度、混合料的粒度  |  
| 
 ⑷混合料的鈷含量  |  
| 
 ⑸壓塊的孔隙度  |  
| 
 ⑹粘結(jié)金屬對碳化物的濕潤性  |  
| 
 三、合金組織結(jié)構的形成  |  
| 
    | 
 ⒈ 合金的相成份及其形成   |  
| 
 ⒉ 鈷相(r相)成份、晶型及其形成  |  
| 
 ⒊ WC晶粒長大  |  
| 
    | 
 ⑴ 混合料中WC的粒度及其分布  |  
| 
 ⑵ 燒結(jié)溫度  |  
| 
 ⑶ 燒結(jié)時間  |  
| 
 ⑷ 混合料中含碳量  |  
| 
 ⑸ 混合料中鈷含量  |  
| 
 ⑹ 抑制劑  |  
| 
 第四節(jié)  氫氣燒結(jié)工序的質(zhì)量控制原理  |  
| 
    | 
 一、燒結(jié)過程概述  |  
| 
    | 
 ⒈ 水揮發(fā)和氧化物被還原  |  
| 
 ⒉ 收縮過程  |  
| 
 ⒊ 脫碳反應  |  
| 
 ⒋ 滲碳反應  |  
| 
 5.WC晶粒長大  |  
| 
 二、燒結(jié)工藝的確定和選擇  |  
| 
    | 
 ⒈ 燒結(jié)溫度  |  
| 
 ⒉ 推舟速度(燒結(jié)時間和冷卻時間  |  
| 
 ⒊ H2流量  |  
| 
 ⒋ 裝舟  |  
| 
 ⒌ 填料  |  
| 
 ⒍ 常用牌號的燒結(jié)制度  |  
| 
 第五節(jié)  真空燒結(jié)  |  
| 
    | 
 一、真空燒結(jié)的優(yōu)點  |  
| 
    | 
 ⒈ 爐內(nèi)氣氛穩(wěn)定,減小了氫氣燒結(jié)爐氣中水、氧、氮等雜質(zhì)對合金的污染  |  
| 
 ⒉ 壓塊中的氧和氧化物被充分排除,給合金質(zhì)量帶來一系列好處  |  
| 
 ⒊ 提高粘結(jié)相與硬質(zhì)相的濕潤性  |  
| 
 ⒋ 提高原料WC總碳  |  
| 
 ⒌ 合金表面清潔,有利焊接  |  
| 
 二、真空度  |  
| 
    | 
 ⒈ 脫氧  |  
| 
 ⒉ 鈷的蒸發(fā)損失  |  
| 
 ⒊ 碳量變化  |  
| 
 三、燒結(jié)溫度  |  
| 
    | 
 1.液相出現(xiàn)前的升溫速度  |  
| 
 2.燒結(jié)溫度和升溫速度  |  
| 
 四、真空燒結(jié)工藝  |  
| 
 五、石墨舟皿的材質(zhì)、形狀、處理和涂料  |  
| 
 第六節(jié)  產(chǎn)品的變形和彎曲  |  
| 
    | 
 一、碳梯度  |  
| 
 二、鈷梯度  |  
| 
 三、溫度梯度  |  
| 
 四、壓制品密度梯度  |  
| 
 第七節(jié)  燒結(jié)廢品  |  
| 
    | 
 一、起皮  |  
| 
 二、鼓泡  |  
| 
 三、過燒與欠燒  |   
  
  
 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