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弈仍在繼續(xù)。在流通股股東的強烈反對下,中鎢高新大股東湖南有色提出的“脫困”方案遭遇夭折。
11月1日,中鎢高新召開股東大會,審議以增發(fā)方式融資收購控股股東湖南有色所持有的株洲
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(簡稱株硬)99.28%股權和自貢硬質合金有限責任公司(簡稱自硬)80%股權定向增發(fā)的議案。
事實上,在2006年,中鎢高新已虧損7852萬元,而今年前三季度也依然處在虧損狀態(tài),此時大股東提出注入株硬和自硬兩大企業(yè),無疑將免于中鎢高新掛上ST的帽子。
然而,出人意料的是,對于此方案,中鎢高新前十大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股東集體投出了反對或棄權票,只有包頭鋁業(yè)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(持有2.47%)投了贊成票。
“對目前這個結果我們也沒有感到很意外,因為會前我們認為否定或同意都存在可能。” 11月2日,中鎢高新董秘萬長根對本報表示,“否定的具體原因我們還不清楚,可能投反對票的這些機構認為即使是定向增發(fā)后,注入的項目贏利水平很低,明年還不到1000萬元的利潤。”
“但是‘天無絕人之路’,我們還會再想辦法,我們也不希望看到,因明年繼續(xù)虧損而出現(xiàn)退市的結局! 萬長根說。
根據10月17日中鎢高新公布的方案,整合兩家湖南有色旗下的硬質合金企業(yè),中鎢高新的股東將付出剛好20億元的價格。
“這個價格真是有趣!币晃粯I(yè)內人士這樣評價。
對此,萬長根解釋,“其實當時評估出來的價格是18個多億,而20億元是經過一定的溢價后我們與控股股東談妥的價格!
2006年5月7日和6月21日,湖南有色分別從廣州中科信集團有限公司和海南金昌旅游實業(yè)有限公司手中,獲得中鎢高新27.78%和3.15%的股權,成為公司*大股東。隨后湖南有色又以增資擴股的方式獲得了其第二大股東自硬80%的股權。
經過幾次的股權轉讓,湖南有色持有中鎢高新總股本達到45.90%,股改后稀釋為35.3%。在收購中鎢高新股權時,湖南有色承諾,將于2007年底之前將硬質合金等相關業(yè)務和資產注入公司。
就是這句承諾,使市場對中鎢高新產生了濃厚興趣,因為湖南有色旗下除了自硬和株硬兩大硬質合金企業(yè)之外,還擁有柿竹園鎢礦、瑤崗仙鎢礦、錫礦山礦等礦山資源。一旦這些鎢產業(yè)都整合進去的話,中鎢高新將成為一體化的大型硬質合金企業(yè),前景可觀。
在資產注入預期下,進入2007年,公司股價扶搖直上,對大股東將礦山資產注入的呼聲也越來越高。
至10月17日,中鎢高新正式發(fā)布收購株硬及自硬的增發(fā)方案,而礦山則不在此次收購之列。
這無疑使市場大失所望。
有行業(yè)研究員認為,以目前的股價來看,增發(fā)方案低于市場預期,股價已經高估。在經過2006年行業(yè)周期高點后,鎢及硬質合金價格也出現(xiàn)回落,這使株硬、自硬的資產價格受到影響。
一位業(yè)內人士認為,湖南有色選擇向中鎢高新注入兩家硬制合金企業(yè)的目的有兩個,一是為中鎢高新脫困,二是擴大湖南有色在公司的控股權。只有等湖南有色*控制了中鎢高新后,才會將更有價值的礦山資源注入上市公司。
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,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。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、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、及時性、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,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。據此投資,風險自擔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(fā)布,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