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石是世界上*硬的物質?
其實硫化碳炔才是,其硬度比金剛石還要硬40倍,但卻比紙還要輕1000倍。
硫化碳炔可能和《三體》中的“水滴”一樣無懈可擊?
物質的硬度與物質內分子原子的排列有直接關系,我們以日常生活中碳元素為例,同樣是單質碳元素組成的物質,其內部各個分子直接如何排列,決定所構成物質的硬度大小。
碳黑是碳原子雜亂無章地排列,所以炭黑的結構比較松散,基本談不上什么硬度,用指甲蓋一戳就能留下印子。
石墨是碳原子平行單鍵排列,比碳黑要硬多了,但是也談不上有多硬;
金剛石也是由碳原子構成,內部為四鍵立體共用排列,如果我們拿顯微鏡觀察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金剛石內部碳原子都是一個個的穩(wěn)固三角形。在數(shù)學上我們都了解,三角形具有穩(wěn)定性,所以金剛石的硬度很高。
硫化碳炔它的內部組成成分非常的簡單粗暴,是由非常多的碳原子一串一串的組成的,它的內部結構非常的緊密,金剛石放大后,內部空間還有很多三角形空洞,而硫化炭塊各個原子之間的空隙非常小,這種結構是硫化炭塊逆天硬度的直接原因。其硬度是一般鋼鐵的200倍。
如果看過三體,你肯定會對小說里面關于“水滴”的描述感到不可思議,一顆普普通通的“水滴”,對地球人花費數(shù)百年研究建造的鋼鐵宇宙飛船,猶如快刀切菜一樣,輕而易舉就全部穿破,人類建造的鋼鐵巨獸,在“水滴”面前,就像紙糊的一樣,沒有絲毫抵抗力。
為什么“水滴”能有這樣的威力?
原因就是“水滴”內部的分子間沒有一絲一毫的間隙,三體人通過科技手段,將“水滴”內部的分子鎖死,不會震動、沒有縫隙、*的致密?茖W家將“水滴”放在數(shù)千萬倍高科技顯微鏡下,依舊看不到水滴內的分子結構,“水滴”*的硬度,是其*大的威力,人類毫無辦法,被降維打擊。
硫化碳炔為什么這么硬與“水滴”的原理大致相同,當然硫化碳炔自然不夠格與*硬度的“水滴”相比,我們了解下大概原理就行,比較“水滴”只存在于科幻小說里面,而硫化碳炔存在于我們真實空間里。
硫化碳炔不光有著很高的硬度,它的重量卻很輕,正是由于這些特性,在未來硫化碳炔能夠施展拳腳的地方也很多,被科學家稱為“材料之王”。
在一些對周圍環(huán)境苛刻的研究領域,比如深海探索,人的肉體*承受不了這種環(huán)境,科學家們需要制造出能夠抵抗住上萬米海水壓力的潛水設備,就需能有材料制造出潛水機器人,代替人類進行深海探索,由于機器人內部有著各種精密電子元件,普通的材料無法對其進行全方位保護,硫化碳炔可能就非常適合。
在航天領域,硬度更高,重量更輕的硫化碳炔,發(fā)揮空間更大,我們都知道發(fā)射火箭對所承載的重量有著嚴格要求,發(fā)射的貨物越重,那所需的費用也就越高,如果采用硫化碳炔這類材料制造火箭,那火箭每次能夠攜帶的貨物那將成倍的增加,火箭的發(fā)射成本也將繼續(xù)下降。
材料的高強度與輕量化,一直是材料科學家們追求的方向,目前已經投入應用的碳纖維材料,在民航客機上廣泛使用,使用碳纖維制造的飛機比普通飛機質量輕10%-20%,對飛機的燃油經濟性、承重量都大有好處,如果采用硫化碳炔來設計飛機的某些部件,那保守估計整個飛機的重量將減少50%以上,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。
說了這么多硫化碳炔的優(yōu)點與設想,可目前這種材料還僅存在于實驗室,并沒有使用案例,因為硫化碳炔的加工制造工藝并不成熟,無法做到批量生產,加工制造成本非常高,希望有一天科學家能突破瓶頸,讓硫化碳炔早日商用。
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,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。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、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、及時性、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,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。據此投資,風險自擔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(fā)布,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(lián)系。